说明:
目前我国气体传感器已在一些化工,船泊,燃气,石油,医药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国内还是有很多需要用到气体传感器的中小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开支,把这重要的工作给忽略了。他们认为不出事就是安全生产,但是他们难道没有意识到,如果出事了就来不及了吗,安全事故都是要预防为主,那么哪些地方是必须要安装气体传感器的呢?下面我举个例子:比如涂装车间有哪些地方需要气体传感器的。 涂装车间火灾危险性分类一般均可以划分为丁类,我国有些城市消防主管部门对此的认识也不足,多次把本可定义为丁、戊类厂房的定义为丙类,这一点应特别注意。事实上新版(GB 50016-2006)第3.1.2对此已有了明确规定。其它相关规定还有在工业消费中,有毒气体传感器安装的设置场所要根据现行的国家规范《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92,99年修订版)肯定。《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06)中规则,建筑物内可能分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应设可燃气体报警安装(11.4.2条)。《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92,99年修订版)中规则,在运用或产生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安装内宜接区域控制和重点控制相分离的准绳,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探头(4.6.11条);在可能走漏甲类气体和液体的场所内,应设可燃气体报警仪(5.1.4条)。 还有一个行业规范,《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SH3063-1999),是检测仪设置的主要根据,其中规则,消费或运用可燃气体的工艺安装和储运设备(包括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B类液体的储罐区、装卸设备、灌装站等,下同)的2区内及附加2区内,应设置气体传感器。消费或运用有毒气体的工艺安装和储运设备的区域内,应设置有毒气体传感器(3.0.1条)。 &...
说明: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一旦吸入人体内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它会结合血红蛋白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无法提供氧气给身体组织,造成血缺氧。当一氧化碳浓度为667ppm时会使人体中约一半的血红蛋白转换为碳氧血红蛋白,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凡是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交通业的发展以及煤、石油等燃料的大量消耗使得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随之剧增。因此,对一氧化碳的监测显得尤其重要。研制出微型化、智能化、低成本、具有可靠选择性和稳定性以及高灵敏度的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势在必行。本文将采用碳纳米管/无机复合材料和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气喷在叉指电极上制备传感器,用来实时监测一氧化碳的浓度。主要工作如下:采用气喷工艺在叉指电极上制备MWCNT/Pt复合膜传感器和SWCNT/Pt复合膜传感器,在室温下分别测试了20ppm、40ppm、60ppm、80ppm和100ppm五个浓度对一氧化碳的响应,并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WCNT/Pt复合膜对CO的气敏特性要优于MWCNT/Pt复合膜,在每个测试浓度下采用单壁碳纳米管的复合膜的响应都要大的多。接着采用气喷工艺在叉指电极上制备单壁碳纳米管\氯化亚铜复合薄膜气体传感器,并测试了五个浓度下对CO的响应,并对薄膜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显示掺入了氯化亚铜无机粉末的复合薄膜传感器的响应要优于单纯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和纯的氯化亚铜薄膜传感器。SWCNT/CuCl复合膜传感器还表现出了良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采用气喷工艺在叉指电极上制备PANI/SWCNT复合膜传感器和PPY/SWCNT复合膜传感器,在室温下对20ppm、40ppm、60ppm、80ppm和100ppm的CO进行了气敏测试,并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膜传感器都对CO表现出一定的响应,PANI/SWCNT复合膜传感器的气敏性要略好于...
说明:
燃气泄漏报警器是非常重要的燃气安全设备,它是安全使用城市燃气的最后一道保护。燃气泄漏报警器通过气体传感器探测周围环境中的低浓度可燃气体,通过采样电路,将探测信号用模拟量或数字量传递给控制器或控制电路,当可燃气体浓度超过控制器或控制电路中设定的值时,控制器通过执行器或执行电路发出报警信号或执行关闭燃气阀门等动作。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探测可燃气体的传感器主要有氧化物半导体型、催化燃烧型、热线型气体传感器,还有少量的其他类型,如化学电池类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都是通过对周围环境中的可燃气体的吸附,在传感器表面产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造成传感器的电物理特性的改变。 燃气泄漏报警器从功能上可分为仅有泄漏报警功能的泄漏报警器和可以指示所探测到的燃气浓度并具有报警功能的检测报警器;从使用场所上可分为民用燃气泄漏报警器和商用报警器。民用报警器通常是独立的在住宅中使用的燃气报警器,功能较简单;商用报警器主要使用燃气的运输、储存场所、使用燃气和可能有燃气泄漏的的工厂和公共场所。城市燃气规范中规定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上密闭空间的用气房间、建筑的管道井、封闭计量表房等都要安装燃气报警器。建筑和燃气的相关规范和法规也推荐使用民用燃气泄漏报警器。燃气泄漏报警器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使用燃气设备的场所由于燃气泄漏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燃气泄漏报警器最关键的性能是既要求对所探测的燃气有较高的灵敏度,又要求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因为报警器用的传感器都有不同程度的“漂移”的倾向。因此要制造高性能和高质量的燃气泄漏报警器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选择购买燃气泄漏报警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使用燃气的种类购买,燃气泄漏报警器一般都不是通用型的,天然气场合使用天然气报警器,人工煤气场合应使用人工煤气报警器,液化石油气场合应使用液化石油气报警器或者用液化石油气标定的通用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说明:
一氧化碳报警器是有一氧化碳气体的生产行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具备的一款产品,是集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检测及漏点定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气体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管道寻漏、漏点定位、气体浓度监测,可以检测出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一氧化碳报警器采用高灵敏气体传感器,能自动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恒定的报警灵敏度的仪器。气体报警器采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将空气中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信号转换成微弱的电流或电压信号,再经过一级或两级信号放大,传送给单片机进行信号比较与处理,超过预定的阈值单片机就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驱动LED灯,喇叭或蜂鸣器,并驱动排风、切断、喷淋系统,防止发生爆炸、火灾、中毒事故,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说明:
传感器的概念对于公众而言不一定熟悉,但是用于日常防疫工作的红外测温仪、检查酒驾醉驾的呼吸式酒精检测仪、家用燃气泄露报警器都是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核心器件就是传感器。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气体传感器一般用来测量环境中某种气体或者有机挥发物的浓度,主要用于气体的含氧量监测、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检测等安全监管领域,在环保监测、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监管、煤矿瓦斯监测、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行性和实用性亟待突破第一支实用化的二氧化锡传感器由日本费加罗公司于1968年投入市场,至今已经发展了50多年。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通过基础研究和技术引进,形成了一定的研发生产能力和人才队伍,但是在市场化方面和先进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敏感材料的制备、器件制造自动化和产品性能上。目前传感器技术特别是气体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远远滞后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是因为传感器的种类多,每种传感器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属于特种元器件,发展难免受限。因此,欧美、日本以及我国都对传感器技术研发给予重点支持。气体传感器看似不起眼,但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电子和信息等多个学科。一个气体传感器产品从原理样机到中试,再到批量化市场推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宽广深厚的基础。建议由高等院校和基础性研究机构进行原理样机的开发,解决材料和器件制造中的科学问题,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判断产品推广的可行性。而企业聚焦中试和批量化,使批量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链,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在研发过程中,要重视和尊重科研人员、创业家、企业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重视每一位人才,将科技强国和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同时,要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形成产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