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月5日上午,湖南岳阳市云中北路一出租民房内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导致出租屋内5人不幸身亡,经专家现场查勘和调查取证,初步认定该起事件为长时间使用热水器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后果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有不同的症状。轻度中毒早期症状,可以出现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疲乏无力,中度中毒患者会感觉双腿麻木、无法正常行走、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进而导致昏迷。重型患者是在上述症状基础之上,可出现意识丧失、嗜睡、深昏迷。对于热水器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很多人则不甚了解,以至于在使用热水器时始终没有足够的警觉,*终导致悲剧的发生。热水器洗澡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热水器安装在浴室附近或浴室内,燃气管道连接不紧密,液化气泄漏,人吸入液化气而中毒;二是热水器排烟管未将尾气完全排至室外;三是因为极少数人的燃气热水器未安装排烟管,尾气未排出至室外。同时,万一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首先要迅速开窗换气,关闭毒源,迅速撤离中毒环境。其次将患者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放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解开领扣,清理患者口中呕吐物和假牙等异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保持静卧,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动和刺激以减少体内的氧耗。有条件的应迅速给患者经鼻管高流量吸氧,同时抓紧与急救人员联系,尽可能迅速将患者送到具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救治。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多发,如何有效预防?过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仅发生在冬季用煤炉取暖的地区。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生活的多样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流行已不再具有时间和地域性,它随时随地可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成为隐形杀手。近年来,多地都选择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来防范一氧化碳中毒。通过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隐患排查以及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安装来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消防**意识和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能力,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生命**。电化学一氧...
说明: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智能化已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人们对公共卫生间的环境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现在大部分的公共卫生间都设计的比较合理,有些公共卫生间还设置了洗手液、干手器,擦手纸等,使公共卫生间走上更人性化设计,甚至可以说是在**着人们的如厕卫生习惯。公厕做为现代城市公共场所,周边环境清洁、厕内空气清新,已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文明标志。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与否,对市容市貌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传统的公厕一直是大家心中不太愿意提到的区域,传统公厕由于缺少人员打理,异味较重。公共卫生间异味是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二醇、乙胺、吲哚等有害物质组成的有毒气体。会引起刺鼻、窒息等呼吸道症状,严重的会造成记忆力下降,引起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此外通过气体传播的症状包含:如结核、非典、流感、普通感冒、麻疹等。但在“传统公厕”内置“异味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和硫化氢气体),通过气体传感器的监测感应联动新风系统,当厕所内异味较重,传感器发出信号联动打开排风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传统公厕”一秒升级!整屋异味都可以扫空!深圳三达特科技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让科技改变生活。由此,推出智慧公厕氨气传感器和硫化氢气体检测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公厕管理与智能技术的上乘结合。因此,为提升公厕管理水平,建设现代新都市、打造“智慧城市”的智能化公厕;实现对公厕流量监测、异味检测、温湿度检测、入厕流量检测、蹲位检测、自动除臭等智能化远程管理;采用物联网实现了环卫公厕管理与智能技术的上乘融合。“智能公厕”即能消除令人掩鼻的异味,也为公厕的环境卫生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使城市的环卫公厕管理业务更加高效、智能和有序。系统为公厕内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温湿度等都设定了警戒值。男女厕内也都安装了传感器,一旦感知到指标超标,系统就会自动通风除臭。具体来说,臭味监...
说明:
3月27日,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氢能产业论坛上表示,当前交易所在生态环境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下,正积极推进国内自愿减排( CCER )交易中心建设。CCER是指对中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王乃祥指出,氢能具有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等多方面先天优势。未来可以研究探讨,将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实际形成的碳减排量开发为CCER等自愿减排量项目的可能性。什么是 CCER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是指依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国家发改委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说了这么久的CCER,大家已经耳濡目染了,不仅知道林业可以产生CCER,水电也可以产生CCER,今天给大家介绍未来CCER的重要成员——氢能。国家发展改革委3月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发布会上表示,本次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N”之一,**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先来了解,什么是氢能?氢能大家其实并不陌生,就是化学里面的这个H,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是宇宙中分布*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是二次能源。氢能在21世纪有可能在世界能源舞台上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能源,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应用技术也将成为21世纪备受关注的焦点。氢具有燃烧热值高的特点,是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干净的能...
说明:
12月31日19时许,历经11小时紧张操作,国内首座大型构网型储能电站——湖北荆门新港储能电站工程成功送电、并网运行。项目位于荆门市沙洋县工业园区新港大道和工业十二路交汇处,总容量50兆瓦/100兆瓦时,其中一期投产12.6兆瓦/26.8兆瓦时。该项目由国网湖北电力、国网湖北综合能源公司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国网荆门供电公司承担建设任务,负责后期运行维护。为积极推动沙洋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网湖北电力试点建设荆门新港储能电站。作为构网型储能站先行示范工程,新港储能站设计有并网检测装置,具备贯量、阻尼控制、一次调频、大扰动特性等测试功能,配置16台PCS升压一体机,具备1.5倍/10S的暂态过载能力,通过部署大型储能站自主运行控制策略,可以独立支撑电网,实现对电网侧储能暂-稳态联合控制与自主调节,提升区域电网的稳定性。全容量投运后的该储能电站将充分发挥“能量海绵”作用,通过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每天*高可提供约100兆瓦时错峰电量,极大缓解用电高峰期间的变电站供电压力,也为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增添了一份保障。按一户家庭3千瓦负荷计算,相当于可以同时满足1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将电能大规模储存起来,进行灵活稳定调用,一直是电力系统努力的方向。近年来,随着电池储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储能电站的建设也在稳步开展,如湖北、湖南、江苏、河南等地均有电池储能电站并网运行。电池储能作为大规模储能系统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等用途。与常规电源相比,大规模储能电站不仅能够适应负荷的快速变化,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还可以优化电源结构,实现节能降耗和绿色环保,提高总体经济效益。电站的建成只是开始,如何**运行、维护电站,实现电站的高效稳定运行是关键。电池储能电站是用大批蓄电池,把谷期中电网富余的电能储存起来集中高效运转,在峰期再重新送回电网,缓解供电紧张局面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