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雀儿山是由川入藏的生命线——国道317线的必经之地。雀儿山隧道工程位于甘孜州至德格岗托之间,是翻越雀儿山的关键性工程,这也是世界上首条建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超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包括隧道和引道两大部分,隧道长7公里,为双向两车道,总投资11.5亿元,可满足每日最大车流量5000辆汽车通行的需要。长期以来,雀儿山是这条生命线的“瓶颈”,按照正常车速,翻过雀儿山需要1个多小时。在冬季,路面结冰后,翻山时间会长达近3小时,一旦实施交通管制,这条生命线就会彻底中断。 11月10日,这一现状得到了改变。经过10余年科研攻关和5年艰苦建设,全长7079米的雀儿山隧道正式全线贯通,若建设顺利,在2017年年底就可以通车,长久以来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消除,为德格等贫困县打通经济大动脉。雀儿山隧道的意义不言而喻。不过海拔高,年平均气温零下18摄氏度的地方,想要顺利施工,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供氧。因为氧气一旦稀薄,别说人干活不利索,就连机器可能都“转不动”。 “隧道内的含氧量估计只有成都平原的一半左右。”参与隧道科研攻关的西南院相关负责人说,早在2004年,西南院就开始了“高海拔低温、低气压和低氧条件下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重大课题的研究。缺氧的难题,咋个解决?为此,施工单位专门在洞外自建了一个氧气站,通过一条巨大的管道,可以源源不断地向隧道内输送氧气。虽然如此,实际操作中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今年8月,课题组成员再次到雀儿山去调研勘探,当时的情景令西南院的技术人员张博至今记忆深刻。他说,雀儿山道路盘旋曲折,开着车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虽然窗外的风景很美,但随着海拔的逐渐抬升,欣赏美景的雀跃之情逐渐被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替代。“我们只是在山上都有这种感觉,隧道里更加糟糕。”张博说,隧道里的氧气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新来的员工,还是需要适应高原施工,隔几个小时就要到洞口外的医务室吸氧。事实上,为了加快施工,有...
说明:...
氯气的物理特性:氯气,化学式为Cl₂,密度3.21kg/m3,化学式Cl₂,分子量71,外观常温常压下为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液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氯气中混和5%VOL以上的氢气时,遇强光可能会有爆炸的危险。氯气对人体的危害:氯气吸入后,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导致相应的病变,部分氯气又可由呼吸道呼出。人体对氯的嗅感为0.2ppm; 氯气对人体有严重危害,它能刺激眼、鼻、喉以及上呼吸道等。达到0.3—1.9ppm时,对人引起显著的刺激;达到3.78ppm时,则人难以忍受;达到12.6一18.9ppm时,30一60min可致严重中毒;达到37.8一53.6ppm时极为危险,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达到946ppm时,可立即麻痹呼吸中枢、出现“闪击性死亡”。根据以上症状表现,氯气报警器的报警点设定范围务必保证在3ppm以下方可,其检测范围最好控制在20ppm以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微量的氯气存在,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工作,会引起氯气慢性中毒,比如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肝硬化等等,乃至皮肤病的出现。氯气不仅对人体有很大的杀伤力,对植物或者金属建筑物都有着很大的腐蚀性作用。深圳市三达特专业提供氯气传感器,应用在工业领域,实时监测,从而达到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产品如下:氯气传感器GS+4CL2的特点:电化学工作原理量程为0~20ppm线性输出抗CO、H2、C2H4、NH3、CO2的干扰英国DDS电化学式氯气传感器 电化学式氯气传感器GS+4CL2典型应用于污水处理,工业环境有毒气体测量
说明:...
江苏省某化工厂合成车间管道突然破裂,随即氢气大量泄漏。厂领导立即命令操作工关闭主阀、附阀,全厂紧急停车。大约5分钟后,正当有关人员紧张讨论如何处理事故时,合成车间突然发生爆炸,在面积约千余平方米的爆炸中心区,合成车间近10m高的厂房被炸成一片废墟,附近厂房数百扇窗户上的玻璃全部震碎,爆炸致使合成车间当场死亡3人,另有2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26人受伤。在这起事故中,管道破裂大量氢气泄漏后,已经具备了爆炸的客观条件。根据爆炸理论,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气。管道破裂后,氢气大量泄漏,立即形成易燃易爆混合气体,并迅速扩散。氢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是4%~75%,其浓度达到18.3%~59%就会发生爆轰。二是有能够点燃爆炸性混合气的点火源。当氢气从管道大量泄漏喷出时,氢气和管道破裂部位急剧摩擦,产生高静电压。当静电荷积聚到一定量时,就会击穿空气介质对接地体放电,产生静电火花,从而引起爆炸。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在于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存在缺陷,未能及时发现管道隐藏的事故隐患,也未能及时维护更换。在防范措施上要做到:1、切实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对容易造成腐蚀、破损的管道、阀门等,要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系统检漏,并利用设备周期大检修之际彻底检修。2、在工厂防火防爆区内严禁明火,进入该区域人员应穿防静电服或纯棉工作服;在该区域内严禁使用手机等通信设备;防火防爆区内电气设施包括照明灯具、开关应为防爆型,电线绝缘良好、接头牢靠;防火防爆区内严禁存在暴露的热物体。3、加强相关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对有关设备危险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规程。4、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在这起事故中,如果能及时撤出生产人员,就会减少人员伤亡。为了更好的降低此类安...
说明:...
中国是产烟大国,也是烟消费大国,2004 年国家年计划收购烟叶3000 万担,年实际收购烟叶估计达4000万担。烟叶收割烘烤后,为了去掉烟叶的青杂味和减少刺激性,改善香气品质等,调和化学成分,提高烟叶的可燃性和吸味品质,烤烟必须经过仓储醇化或发酵才能用于生产。烟叶用于之前必须经过一个仓储过程:一是可以为烟厂贮存足够的生产原料;二是烟叶仓储过程也是醇化过程。醇化有人工醇化和自然醇化,人工醇化速度快,但醇化效果差, 目前已经很少采用;自然醇化是将烟叶按一定要求堆放在储备库内,通过控制一定湿度, 有时还控制一定温度的条件下进行醇化, 醇化时间一般为一年,长为三年。自然醇化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严重不足 ,主要是:1、因烟叶富含营养物质且长期与外部环境密切接触 , 烟叶很容易生虫;2、在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过程中, 因为温度、湿度变化大 ,烟叶很容易产生霉变;3、因烟叶长期与过量空气接触 , 烟叶颜色很容易变褐、变暗、板结、走油, 所以自然醇化时间不能过长, 一般不能超过三年。自然醇化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一方面会给烟叶造成严重的损失,据了解烟叶自然醇化后的损失至少为0.8%,一个中型厂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另一方面还严重影响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外在品质,影响烟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目前国内烟叶防虫的方法有化学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化学法有磷化氢熏蒸法、喷洒保护剂法;物理防治法有真空法等;生物防治法有喷洒保幼等方法。所有这些防虫方法中,目前应用普遍、杀虫为有效的方法是磷化氢熏蒸法。磷化氢熏蒸法的原理是将水缓慢地与磷化铝混合, 磷化铝发生水解反应 ,释放出杀虫剂磷化氢 ,然后通过管道输送或自然扩散与烟叶接触,达到杀灭虫害的目的。磷化氢杀虫有几个明显的缺陷 :一、目前烟叶在醇化前都已加工成 200kg 一箱的片烟 ,箱与箱之间彼此独立又密封 ,磷化氢气体很难通过自然扩散方式与...
说明:...
蘑菇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在森林落叶地带为丰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蘑菇在生活时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除水和氧气外;还要碳、氮、钾、磷、硫、镁、铁等大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除了营养物质以外,蘑菇所处环境和条件也影响着它的繁殖生长,每一种食用菌菇都有它对非生物因子(温度、湿度、光线等)的要求和适应水平。在栽培实践中,应尽可能根据各种食用菌的具体要求,模拟和创造出适宜的生活环境,以获得高的产量和好的质量。一、温度食用菇的生长繁殖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温度适宜,其生命活动旺盛。超过或低于适温,其活力减退或缓慢。菌丝生长适温度为23-25℃,低于5℃生长缓慢,高于25℃菌丝生长虽快,但纤细无力,容易衰老,超过32℃菌丝易衰或发黄、倒状,以至于停止生长。子实体形成适温度为15-18℃,在此温度范围内,出菇期可维持6个月。一般说来,子实体发育适温度比菌丝体生长的适温度低。由于子实体含有比菌丝体更多的蛋白质、糖类等有机化合物,含水量特别大,极容易受病原菌的感染危害,因而在栽培过程中,子实体发生的温度宜控制在稍低一边。二、水分和湿度因为食用菌是喜湿的生物,不论是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没有水分就没有生命。食用菌的各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水分,其子实体发育时需水量更大。水分主要来自培养料,只有基质含水量充分时才能形成子实体。培养料的水分常由于蒸发或采收而受损失,因此平时根据情况喷水。在蘑菇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5%,覆土层的湿度应保持在18—20%左右。形成子实体及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0%之间,过低过高都会导致蘑菇的品质下降。三、营养食用菌菇是一种腐生真菌,完全依靠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发育。碳素、氮素、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是食用菌营养物质。碳源是食用菌重要的营养来源。除少数的碳水化合物不能被利用之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