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1月9日,是第32个国内消防日,消防因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影响而一直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在我国一系列相关政策、规划的引导下,城市、企业、消防队站、学校、医院等各类场所的智慧消防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消防场景不断涌现,其中,储能已成为极为重要的消防新业态、新方向之一。《“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特别提到,要积极防范新业态新材料新风险,其中包括新型储能设施。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对新型储能设施的消防**问题做出积极防范与应对。近年来,储能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许多国家的新兴产业,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储能系统被视为新型电力系统有效的调峰调频、平滑波动手段和重要的备用资源。大力发展储能对于提高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储能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相关技术及措施。主要包括机械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等)、电磁储能(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氢储能、热储能等类型。除了抽水蓄能外,其他都属于新型储能方式。目前,中国的储能仍以抽水蓄能为主,但新型储能发展迅速,其影响力不容忽视。2022年,中国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到了7.3GW/15.9GWh,市场规模占整个储能市场的21.9%。预计到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新型储能技术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储能技术。然而,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储能消防问题也不容忽视。公开数据显示,在2017~2022年间,全球发生了60多起储能事故。这些事故中,锂离子电池引发的事故占比高达80%。此外,我国500kWh以上的储能电站年火灾事故发生率达0.6%,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些事故主要是由于电池滥用(过充/放、外部短路)、机械滥用(挤压、针刺...
说明:
随着工业生产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很突出的环境问题。目前,废气是空气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到大空气中,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近些年来化工产业生产过程中对有毒气体的监测越来越引起工厂的重视。二氧化氮(NO2)是一款重要的工业气体,可用于工业水处理作消剂,也可作纸浆和纤维的漂自,面粉、油脂、食糖的精炼,皮革的脱毛等。同时,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之一,颜色呈红棕色顺磁性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低浓度(4ppm)的二氧化氮会使鼻子麻痹,可能导致过量吸收,长期暴露在NO2浓度为40到100毫克/立方米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健康影响。因此,为避免二氧化氮气体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影响生产,对工厂二氧化氮气体的实时监测就很有必要。用于NO2监测的仪器主要有基于光学方法如萨兹曼法、化学发光法的分析仪器。这些仪器虽然能够给出地分析数据,但是它们多为大型分析仪器,运行成本高并需要日常维护,不适合工厂等室内监测。现在比较通用的方法是采用电化学NO2气体传感器,二氧化氮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成本廉价等特点等可简单快速的监测环境中二氧化氮的浓度,成功实现监测仪器的自动化和微型化。工业化的社会带来了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却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每分每秒都在呼吸空气,空气质量对我们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排放,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导致各种健康问题的出现。这就使得发展低成本、高效率、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检测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变得尤为迫切。工业废气是指企业厂区燃料燃烧和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空气中的各种含污染物气体的总称。这些废气包括碳化物、硫化物、氟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烟尘等。这些有害物质气体通过呼吸道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人体。它们有的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有的具有累积效应,这将更严...
说明:
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液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氯气中混和体积分数为5%以上的氢气时遇强光可能会有爆炸的危险。氯气具有毒性,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会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氯气能与有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氯气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氯气在早期作为造纸、纺织工业的漂白剂。氯气吸入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 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并可形成具细胞原浆毒作用的臭氧。氯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较久,常可致深部呼吸道病变,使细支气管及肺泡受损、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由于刺激作用使局部平滑肌痉挛而加剧通气障碍,加重缺氧状态; 高浓度氯吸入后,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需要注意的是,氯气中毒不可以进行人工呼吸。需要检测氯气浓度的场所一般是石油、燃气、化工、油库等存在有毒气体的石油化工行业,为了检测室内外危险场所的泄露情况以及保证生产和人身健康,可以使用有毒气体报警器进行氯气浓度的检测。有毒气体报警器的原理在于当被测场所存在氯气气体时,探测器将气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传送到报警仪表,仪器显示出氯气气体爆炸下限的百分比浓度值。当氯气气体浓度超过报警设定值时发生声光报警信号提示,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出现人身财产**事故。有毒气体报警器之所以可以监控氯气含量,是因为报警器中含有氯气传感器,当氯气传感器感应到氯气含量超出设定范围后,报警器便会发出警报信号,方便工作人员作出及时地调整。深圳三达特推荐使用氯气传感器GS+4CL2来进行CL2含量监测,一旦氯气传感器感应到氯含量超出设定范围能技术发出警报信号,相关工作人员作出...
说明:
2022年11月1日,据兰州发布官博消息,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园街道一名儿童一氧化碳中毒不幸死亡。对孩子的离世深感痛心和惋惜,对失去孩子的父母及亲属表示真诚慰问。经现场勘查及死者血液检验鉴定,为使用液化气灶不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警方提示:现已进入秋冬季节,要规范使用燃气设施,确保生命。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我们习惯门窗紧闭,导致燃气处于密闭空间内,极易发生燃气汇聚,非常危险。而一氧化碳是含碳燃料如煤炭、木柴、管道煤气、固体酒精、汽油、柴油、煤油等燃烧不充分过程中生成的一种中间产物,它无色无味,,被人们喻为“隐形杀手”。有资料显示,人吸入一氧化碳浓度为每立方米220毫克时,1小时可中毒;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1800克时,1小时可致死;当浓度达到每立方米14080毫克时,1分钟即可“闪电死亡”。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况可能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1.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2.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闭塞不通。3.烟囱正对风口,煤气逆流入室。4.液化灶具漏泄、煤气管道漏泄。5.使用燃气热水器并与浴室建在同一屋内。6.长时间停车时开空调。可燃气体报警器是专门用来检测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人工煤气等主要成分是甲烷等的烷类气体,采用的是半导体或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专门用来检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的,严格来说是一种有毒气体报警器,一般采用的是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在选择报警器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所检测的气体成分。如果只是检测管道煤气是否有泄漏,既可以用一氧化碳报警器也可以用可燃气体报警器检测;但如果要检测管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是否有泄漏,则需要使用可燃气体报警器。而用煤炉取暖,燃烧煤炭等产生的是一氧化碳气体(CO),应该使用一氧化碳报警器。英国DDS科技不仅提供工业级各类毒气传感器,也能提供超高性价比的民用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
说明:
自来水氯气杀毒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水体消手段,氯气杀毒不仅可以有效的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由于氯气的成本非常低,因此被世界公认为*为高效可靠的自来水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部分科学家提出采用氯气消后的自来水可能还有致癌物质,导致了普通消费者对于自来水质量失去了信心。但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合理的使用氯气消不仅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自来水消的成本,从而降低我国居民自来水的价格。那么,自来水采用氯气杀毒到底对我们人体有没有危害呢?在了解自来水中的氯气对我们人体是否存在危害之前,我们应该先要了解自来水氯气杀毒的主要原理:自来水氯气消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氯气。氯气具有易溶于水的特点,通过氯气与水结合产生次氯酸和盐酸,利用所产生的次氯酸对自来水中的微生物和病菌产生理想的杀消作用。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对自来水进行消的效果要比传统的漂白粉消的效果更佳也更受人们的认可。那么,氯气到底对我们人体有没有害处呢?首先,氯气本身确实对我们的人体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它会刺激我们的眼睛、鼻子、喉咙等器官,因此急性肺水肿甚至是肺炎,当氯气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出现致死等情况的发生。但是,我国的自来水厂所采用的氯气杀毒的氯元素残留量要远远低于对我们人体造成伤害的剂量。同时氯气作为一种易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其在自来水的储存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慢慢的流失,并且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决定了氯气不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伤害。只是因为我国居民的生活习惯往往是习惯将自来水烧开后再喝,在烧开的过程中自来水的中氯气就已经被生出去,剩余的一部分氯气残留即使进入了我们人体,也会随着新陈代谢而排出体外,并不会对我们身体造成伤害,更加不会达到致癌的情况发生。所以,深圳三达特在这里提醒您在日常避免直接饮用生的自来水,尽量将其烧开后在饮用,提高自来水的**性。自来水是经过消、净化处...